办公系统(内网)| 政务短信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新乡市科技政策 > 正文
站内搜索:

  •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乡片区建设实施方案》解读
  • 发布日期:2016-12-12 15:17:00     来源:科技局
  • 【字体: 打印本页
  • 新乡: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核心提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推动新乡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是新乡在全省率先崛起的重大机遇。作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黄金三角区”的一角,市委书记舒庆对记者说,新乡要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优势,打造科技创新的战略高地、政策高地、平台高地和人才高地,搭建产业集聚集群创新发展的“吸铁石”,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新乡: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生力军
    为把握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市委市政府凝心聚力,改革创新,印发了《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乡片区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了“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统领,以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主线,以“一区四园”为主阵地,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以集聚创新资源为关键,以产业发展为重点,实现梯次建设、联动发展,积极争做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生力军”的指导思想。
    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我市把握着重要的原则:“坚持改革创新,突破发展;坚持开放引领,合作共赢;坚持特色支撑,差异发展;坚持统筹协调,长效推进。”
    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我市的目标很明确:到2020年,力争在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协同开放和创新创业四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1.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新乡高新区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6%,带动新乡全市R&D经费占GDP比重达到2.5%;示范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6%,带动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5件。
    2.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集聚。培育创新龙头企业5-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0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家,其中示范区占比均不低于50%;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5%以上,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一区四园内主导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0%以上;推进开发区建设发展和晋位升级,逐步形成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合理布局。
    3.科技协同开放创新形成新局面。引进或新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各类科技创新研发机构达到800家;培育和建设技术转移、成果交易等各类科技服务机构20家;引进高水平人才团队5-10个;技术合同交易额年增长20%以上。
    4.创新创业全面发展。设立创新创业基金5个;建成各类孵化载体35个,孵化面积达到120万平方米。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乡片区之“建设布局”
    新乡片区的建设布局:新乡片区的建设布局就是“一区四园”:一区就是以新乡国家高新区为核心区,四园就是以平原示范区、新乡国家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区、新东产业集聚区和大学科教园为辐射区。
    新乡高新区:
    要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科技服务和生物新医药产业;加快体制机制改革,率先落实先行先试政策;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围绕大数据、云计算等平台建设,搭建人才、技术、信息、金融集聚的创新创业平台,发展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培育一批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发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乡片区核心区作用,当好示范区建设的“排头兵”,率先建成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科技协同开放创新引领区和科技金融融合发展实验区,引领示范区发展。
    平原示范区:
    重点发展生物新医药、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坚持以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集群,以配套企业做大产业集群,紧抓“一带一路”、自贸区等战略机遇,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以开放创新带动产业集群集聚,最终形成主导产业横向拓展、配套产品链式发展,龙头企业规模化、关联企业专业化,集聚效应明显、比较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建成科技协同开放创新的引领区和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的样板区。
    国家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
    重点建设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产业集群,着力发展锂电池及其延伸产业,以打造全国性的新能源电池创新中心和锂电池产业基地为目标,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梯度格局合理的现代化电源产业体系;推进中国电波科技城建设,围绕电子信息、电波通讯、智慧物联网等产业集聚创新要素,加快建设国家级的产业高度集群集聚发展的示范区。
    新东产业集聚区:
    重点培育电子信息和科技服务业,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创新驱动、承接转移、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为主要途径,打造特色鲜明的光电信息产业示范基地、高端智能产业示范基地、3D打印产业示范基地、科技服务集聚发展示范基地和互联网(物联网)人才培训基地,努力成为辐射中原地区的科技创新创业高地,建成科技协同开放创新引领区和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样板区。
    大学科教园:
    充分挖掘、整合新乡高校资源优势,积极利用国内外高校资源,建设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协同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各类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引导产学研深层次合作,加速高校科技成果产出和转移转化;集聚科教创新资源,谋划建设“新乡大学科技城”,吸引域外高校、科研院所来我市开展各类科技创新和服务活动,拓展大学科教园的产业发展空间,构建环高校创新经济圈;积极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实现科教资源共享共用,构建“一体两翼”的科教和产研体系,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努力成为科技协同开放创新的引领区。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乡片区之“功能定位”
    新乡片区的功能定位是:立足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乡片区的发展优势,突出特色,优化空间和功能布局,打造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科技协同开放创新引领区、科技金融融合发展实验区和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样板区。
    ——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
    以新乡高新区为先导开展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的实验,深入落实各类先行先试政策,主动对接其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先进地区,积极复制成功经验,建立更加完善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由点到面推动全市体制机制联动创新。
    ——科技协同开放创新的引领区
    统筹整合创新资源,着力构建“政产学研资介”各创新要素协同有序、优势互补、科学高效的协同创新体系;搭建资源共享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平台,加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逐步建成孵化主体多元化、科技服务专业化、创新资源多源化、创新模式多样化的开放创新发展格局。
    ——科技金融融合发展的实验区
    完善科技金融组织体系,深化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拓宽科技创新融资渠道,营造科技、金融、产业一体化的生态环境,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金融支撑系统,促进科技企业与金融资源有效对接。
    ——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的样板区
    加快实施“千百亿”产业集群建设、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建设、开发区培育升级等工程,做大做强新能源动力电池及电动车、生物新医药两大优势产业,加速高端装备产业发展,培育电子信息和科技服务业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乡片区之“六大支撑工程”
      (一)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工程
    积极开展创新政策先行先试。全面落实国家、省政策;积极复制先进地区成功经验,加快研究符合新乡实际的政策措施;把新乡高新区作为新乡片区机制创新基地和体制改革先行试验田,率先推行“先行先试”,梯次辐射全部区域。
    加快科技管理体制创新。建立健全“1+X”的科技协同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创新调查和创新报告制度;建立健全第三方评价机制。
    增强政府服务创新驱动的能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政府职能从行政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各部门要提升服务能力,降低全社会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能。
    (二)开放创新生态优化工程
    构建开放合作机制,推动开放创新;打通技术转移通道,促进成果转化;打造创新创业平台,推动双创发展。
    (三)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积极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搭建多层次科技创新载体;强化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构建以财政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
    (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工程
    做大做强电池电动车和生物新医药两大优势产业。重点发展第二代动力锂电池及配套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以国家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为核心,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加强技术标准化建设,推进配套企业集聚发展。重点发展生物技术药物、化学创新药、现代中药等领域,加速推进单克隆抗体、干细胞治疗技术研究、核苷药物、重组哺乳动物表达系统和金银花全产业链开发等重点项目建设。
    加速高端装备制造业提质发展。加快工业机器人、3D打印、自动化装备等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培育智能制造装备、航空航天和卫星应用等高端装备配件配套产业;进一步完善产业空间布局,加快发展智能输送装备、节能环保装备、通用设备等特色产业集群,提升起重机械、振动机械、汽车零部件等传统装备制造业。
    积极培育电子信息和科技服务业两大新兴业态。重点发展嵌入式软件、“互联网+制造”应用软件等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新型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通信与导航设备和智能手机终端等电子信息制造业,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加快观测、通信与导航等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推动中国电波科技城、中导北斗5S科技城、华为大数据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产业链式项目引进和开发,逐步建立完善的电子信息产业链。积极培育和引进科技服务企业,加快推进各类计量、检测、检验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机构建设,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建公共技术、公共信息、公共培训等科技服务平台,深化科技服务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以高新区和大学科教园为支撑,打造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
    加快推动产业园区特色化发展。实施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建设和开发区培育发展工程,形成特色突出、层次鲜明的园区和开发区布局;依托“一区四园”的主导产业优势,以园中园、园外园形式,整合产业空间布局,积极探索布局产业集中度高、竞争力强、辐射力强、关联性高的专业特色产业基地,形成一园一特色、一园一品牌;对接产业发展前沿,加强招商引资,完善基础配套,促进新能源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生物新医药、航空航天、光电信息等特色产业园区跨越发展;依托现代科技,深度开发原阳大米、延津小麦、封丘金银花等标志型农产品,创新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一批农业特色产业园。
    (五)科技金融融合发展工程
    积极培育发展创新创业投资。设立各类专项基金,积极依托国家和省级政策性基金平台,建立完善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建立健全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的联动机制,引导多主体共同建立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引进创投机构和专业化管理团队,保证各项基金的规范使用,推动基金的市场化发展。
    加快科技金融服务发展步伐。鼓励商业银行探索建立科技专营支行、专营团队,实现科技金融服务的专业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积极探索投贷联动模式,推动科技金融服务主体的多元化;支持高新区积极打造科技金融中心。
    (六)梯次建设联动发展工程
    构建示范区梯次建设的政策体系,积极探索园区间合作和联动发展新模式。以“一区四园”为第一梯次,率先开展各项政策的先行先试,推行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梳理总结先进经验,依序在后续梯次地区复制推广;统筹区域功能和产业定位,强化核心区战略先导地位,系统谋划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各县(市、区)科技和产业资源优势,建设发展若干定位明确、分工合理的专业化产业基地;通过深化改革、政策引导、开放带动和协同创新,逐步构建中心带动、周边协同、梯次建设、联动发展的全市科技创新新局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