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系统(内网)| 政务短信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河南省科技政策 > 正文
站内搜索:

  •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建设支撑型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实施方案的通知
  • 发布日期:2016-12-06 16:42:14     来源:
  • 【字体: 打印本页
  •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现将《河南省建设支撑型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 
                                              2016年10月14日
     
     
    河南省建设支撑型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实施方案 
     
      为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根据《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71号)精神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工作方案(试行)》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总体要求,围绕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五大国家战略规划,以深化知识产权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以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能力建设为主线,全面提升全省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将我省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强省,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提供强大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创新突破。以适应经济新常态和创新驱动发展为目标,突破不利于知识产权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知识产权领域综合改革,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示范。
      2.坚持高端引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全省重大需求,集聚高端要素,培育高端产业,打造创新高地,发挥区位优势和先发优势,紧紧依靠知识产权驱动产业优化升级,引领发展方式转变。
      3.坚持市场主导。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市场化配置创新要素、实现创新成果市场价值的根本作用,强化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的主体地位,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4.坚持统筹协调。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促进,集聚全省资源,坚持点线面结合、省市县联动。坚持先行先试、分步推进,形成与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相匹配的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战略格局。
      (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知识产权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显著提升,力争建成支撑和引领优势明显的知识产权强省。
      1.知识产权创造水平显著提高。知识产权产出重要指标和综合指标居于全国前列。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10件,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量年增长率超过30%。商标注册总量达到45万件,河南省著名商标达到4000件,拥有一批优良植物新品种,国家地理标志、版权拥有量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2.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根本性增强。建成知识产权高效运用转化体系,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产值占比大幅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大幅提高。建成全国中部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设立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专利许可合同等专利运用指标超过全国支撑型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平均水平,年度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超过25亿元,建设36个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培育25个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100家知识产权强企,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自主知识产权商品出口占比大幅度增加。
      3.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全面优化。建立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相结合、行政调解与社会调解相结合、诚信引导与失信惩戒相结合的全方位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明显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大幅提高。加强知识产权综合行政执法,推进知识产权执法队伍建设,建设知识产权执法强局,完善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机制,构建全省知识产权维权服务网络,实现产业集聚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网点全覆盖。
      4.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实质性突破。以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机制改革为核心,以严格知识产权保护为重点,以放开和搞活市场为突破口,不断完善地方性知识产权法规、政策。推进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科学规范、职责清晰、管理统一、运行高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积极探索推动在有条件的区域整合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管理职能。建设9个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
      二、试点任务 
      (一)构建知识产权驱动型创新生态体系。
      1.构建知识产权驱动型创新发展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以知识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市场化配置创新资源的制度,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学、研、金、介、用等各类主体协调互动,以市场化方式促进知识产权运营。建立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创新政策体系,形成多元化市场主体运用知识产权驱动创新发展的新格局。
      2.构建知识产权驱动型创新发展支撑体系。完善知识产权基础条件,建设以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等载体为核心的各级、各类产业知识产权平台。加快推进知识产权智库建设。构建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为骨干的知识产权战略研究体系,以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为核心的产业知识产权开发体系,以国家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为中心的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体系,以中部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和技术交易市场为引领的知识产权运营体系,以代理机构等为代表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以知识产权强市强县为基本节点的区域知识产权网络体系,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知识产权发展支撑体系。
      3.构建知识产权驱动型创新发展激励体系。构建保障和激励创新驱动发展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财税政策支持。明确知识产权权利归属,推进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处置、使用、收益改革。完善知识产权市场定价和交易机制,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职务成果转让和作价入股的,职务发明成果转让收益用于奖励科研负责人、骨干技术人员等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的收益比例不低于50%。完善各类评价考核政策,提高知识产权质量和转化运用权重。
      4.构建知识产权驱动型创新发展人才体系。建设高等院校知识产权学院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硕、博士学位点,充分发挥国家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的知识产权人才集聚优势,推进我省各类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知识产权普及教育更加广泛,知识产权文化氛围日益浓厚。基本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为全面推进知识产权驱动型创新生态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全面的智力支撑。
      (二)深化改革,提升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水平。
      1.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探索推动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进行专利、商标、版权综合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推动国家级高新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国家知识产权创意产业试点园区建立专利、商标、版权综合管理和执法模式。积极探索开展省级层面的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综合管理试点。加强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队伍建设,构建体系完备、协调有力的知识产权工作推进体系。进一步探索推进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审判“三合一”试点改革,推动设立知识产权法院。
      2.完善知识产权政策法规。完善地方知识产权政策法规体系,推进省辖市制定完善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政策。研究制定《河南省人民政府专利奖励办法》,设立河南省专利奖。完善知识产权评价政策,把知识产权作为科技项目立项、奖励、职称评定,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和各类科技园区申报、认定的重要评价指标。完善科研人员激励政策和薪酬制度。完善发展评价体系,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将知识产权产品逐步纳入国民经济核算范围。
      (三)强化战略布局,增强高价值、高质量核心知识产权创造能力。
      1.培育高价值、高质量核心专利。深入实施专利导航工程,选择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农业开展专利导航工作。开展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活动,引导创新主体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展知识产权战略布局,抢占产业和技术制高点。推动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围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通过科技研发能力与条件建设,在主要技术领域创造一批创新水平高、权利稳定、市场竞争力强的高价值、高质量专利和专利组合。推动专利与技术标准结合,构建一批能支撑产业发展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专利池或专利组合。
      2.提升产业集聚区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实施产业集聚区知识产权能力提升专项行动,鼓励产业集聚区设立知识产权能力提升专项资金,支持知识产权密集型产品推广、强企培育和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开展专利导航、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分析评议、重大项目技术引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援助等工作。统筹知识产权专项资金,对达到发明专利、高知名度商标、核心版权、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指标的产业集聚区给予奖补支持。
      3.助力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创新。实施“知识产权+”助力创新创业专项行动,通过建设创客空间、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专利检索分析服务平台、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等,在全省布局构建一批具有产业特色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知识产权创新创业基地。建立实用专利技术评价机制,对专利权人利用高价值专利技术创业的给予创业资助,对小微企业首件发明专利给予申请资助。
      (四)建立知识产权运营体系,着力提升知识产权转化运用能力。
      1.积极发展新型知识产权运营模式。支持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建立知识产权网上实时评估系统和竞价系统,加大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股权、债券交易力度,探索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支持市场化的知识产权集中管理公司发展,发展具有第三方支付等功能的知识产权转移机构。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机构,强化其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营权责。
      2.着力发展知识产权商用化投融资。开展以知识产权为纽带的知识产权与科技、产业、金融融合试点,支持商业银行和证券、保险、信托、担保等机构广泛参与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推动商业银行开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新模式。拓展知识产权投融资体系,发展以知识产权投资基金、集合信托基金、融资担保基金等为基础的投融资平台和工具。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引导企业拓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范围,质押融资金额年增长率超过20%。推进知识产权众创、众筹、众包、众扶等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扶持知识产权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开展知识产权评估及价值分析与检测试点,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评估体系。支持集知识产权评估、确权、质押备案、流转、变现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公司建设。
      3.高标准建设中部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依托我省区位优势,结合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支持以专利池、专利组合为主营业务的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发展,建设以专利信息检索分析和评估为基本手段,以专利池和专利组合为基本经营模式,包括专利转让、许可、入股、质押等功能的专利运营中心,建立以风险投资为主多元投资的股份制运行机制,促进知识产权商品化、资本化,推动知识产权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知识产权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
      (五)发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提高知识产权经济发展贡献度。
      1.着力培育专利密集型产业。以建设国家专利导航(超硬材料)产业发展实验区为引领,建立专利导航产业发展机制,实施专利导航工程,以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等高成长性产业集群和生物与制药产业、新材料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在特色产业基础较好的产业集聚区建立36个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建立以知识产权强企为龙头、专利布局与产业链相匹配的专利联盟,推动高价值专利在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协调运用和价值实现。加快形成竞争优势突出的专利产业集群。发挥国家知识产权创意产业试点园区引领作用,集聚发展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等企业,在园区形成产业化链条,构建知识产权支撑创意产业发展、创意产业与当地重点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模式和运行机制,引领全省创意产业发展。
      2.着力培育商标密集型产业。以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实施名优产品培育计划,河南省著名商标培育达到4000件,建成60个省级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其中20个省级产业集群品牌示范基地,形成品牌和著名商标集聚示范效应,形成一批商标密集型产业。支持品牌企业开展商标许可、品牌连锁、跨国兼并等,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
      3.着力培育版权密集型产业。以文化创意、工业设计、出版、影视、软件、信息和版权服务等产业为重点,建设一批版权示范城市、示范单位和示范园区(基地)。加大版权产品的创造和延伸开发力度,促进版权相关产业发展,培育各具特色的版权文化产业集聚区和产业链。创新版权产业商业模式,实施版权企业“走出去”战略,扩大优秀版权文化产品的输出规模和辐射范围,培育一批地方特色明显、版权价值高的版权密集型企业。开展传统知识资源价值开发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重点加强钧瓷、汴绣等一批传统知识传承与创新。
      4.着力培育现代农业,提高知识产权密集度。支持植物新品种、农业技术专利、地理标志产品和农产品商标保护,推动创新成果产权化,建立地理标志联合认定机制,促进农业向技术装备先进、综合效益明显的现代化方向发展。以知识产权利益分享为纽带,加强品种权保护体系建设,建立品种权转让交易公共平台,建设品种权保护展示基地,提高农产品知识产权附加值,促进农业知识产权运用,推动现代农业大省建设。运用知识产权助推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推动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
      (六)开展试点示范引领,构建点、线、面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新格局。
      1.布局建设知识产权强市群。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核心,加大知识产权强市综合体制改革力度,充分发挥各个城市的地域特点和产业优势,强化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依靠知识产权驱动产业优化升级,推动城市群相关产业协调、均衡、融合发展,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加快培育9个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加快国家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建设,确保2016年12月建成投入使用。推动国家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与所有省辖市建立长期合作机制。
      2.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县(市、区)建设。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为引领,重点选择一批拥有较好知识产权工作基础、具备较强经济实力的县(市、区)开展省级培育工作,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县级),健全工作体系,完善推进机制,推动知识产权创造,促进知识产权转化,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有效实现知识产权制度支撑县域经济创新驱动发展和加快县域小康社会建设。
      3.着力培育知识产权强企。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培育计划,从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中遴选一批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强的企业,培育形成100家知识产权强企。推动各类政府创新资源向企业倾斜,应用类、开发类科技创新计划和项目应主要由企业牵头实施。指导企业全面落实《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29490—2013)》,通过贯标认证,培育一批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化企业。引导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战略布局,强化知识产权储备。促进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明专利拥有量大幅提升。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推动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提升创新能力。
      4.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国际竞争力。发挥各级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支持企业主动介入国际研发分工,设立海外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加强重点产业和技术领域知识产权国际布局。加强企业涉外知识产权培训,引导企业提升自主知识产权保护能力,降低“走出去”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风险。建立涵盖主要国际展(博)览会的我省参展企业知识产权维权保护机制。研究“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引导企业申请优势领域专利和推广我国技术标准。培育知识产权外向型企业,着力提升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海外市场占有率。
      (七)严格知识产权保护,营造知识产权支撑创新发展良好环境。
      1.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加强知识产权执法队伍建设,充实知识产权执法队伍力量和装备,提升执法人员综合业务能力和素质。支持市、县级知识产权局提升执法能力、完善执法条件、加强执法办案,争创知识产权执法强局。加强知识产权综合行政执法,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查处机制,完善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两条途径优势互补、有机衔接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深入开展“护航”“闪电”等专项行动,加强网络和专业市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保护,加大对恶意侵权、重复侵权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全省专利行政执法和维权援助举报投诉工作绩效考核继续位居全国前列。加强省、市、县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联动机制建设,强化晋冀鲁豫4省11市跨区域执法协作,完善案件移送、案情通报等制度。发挥知识产权社会法庭作用,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快速调解机制。加大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力度,有效打击跨境知识产权违法行为。构建知识产权信用体系,将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信息纳入社会信用记录,形成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2.深入推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以6家国家级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为依托,构建跨行业、跨区域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投诉体系。健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体系,构建全省知识产权维权服务网络,加强产业集聚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平台建设,实现维权援助网点全覆盖。开展企业涉外维权服务。统筹相关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和外向型企业设立各类知识产权涉外援助资金,支持企业应对涉外知识产权纠纷。
      3.营造知识产权保护良好氛围。建立政府主导、新闻媒体支撑、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知识产权强省宣传工作体系。加强知识产权宣传普及工作,针对知识产权重点工作和重大典型案件开展专项、深度报道,不断提高公众知识产权意识。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知识产权教育普及计划,建设一批中小学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实验基地。打造若干知识产权论坛品牌。
      (八)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培育新型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
      1.建设知识产权服务园区。推动郑州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建设。制定落实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政策,吸引国内外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进驻,实现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效应。加强商业模式及服务理念创新示范,优化区域知识产权服务业态结构,开展知识产权高端服务。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联盟建设,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业产业链上中下游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区域创新资源向产业优势转化。
      2.发展知识产权虚拟市场。依托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构建以知识产权评估、转让许可、投融资、股权交易、质押物处置等为支撑的网上网下相结合的交易服务体系。设立知识产权运营投资基金,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资,支持知识产权运营机构采取股权投资等方式参与知识产权运营。支持专利运营公司与企业组建知识产权产业联盟,以共建专利池等方式整合、汇集产业链知识产权。建立健全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知识产权投融资体系和市场化风险补偿机制。鼓励金融机构为创新创业者提供知识产权资产股权化、证券化等新型金融服务。设立知识产权银行。
      3.培育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以国家专利信息服务(河南)中心为依托,推动专利信息与其他各类知识产权基础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互联互通,提高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在代理服务、法律服务、信息服务等重点服务领域分级分类选取一批机构进行重点培育,引导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展特色化、高端化、国际化服务。发展知识产权分析评议、专利分析预警、专利诉讼与应对、专利运营等新型知识产权服务业态,重点提高知识产权服务国际化水平。建立重点企业知识产权联络员制度,组织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点对点知识产权专业服务。引导服务机构增强品牌意识,培育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发挥品牌示范作用,带动知识产权服务业快速发展。
      三、实施步骤 
      (一)重点建设阶段。2016年10月—2018年12月。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建设工作。出台实施方案,落实建设路线图,制定年度推进计划,明确任务分工,确定责任主体和工作进度。完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优化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体系。确保知识产权领域综合改革初见成效,知识产权重点环节专项改革试验取得突破,各类创新要素高度集聚,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发展,知识产权拥有量大幅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成效显著,知识产权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充分显现。
      (二)巩固提高阶段。2019年1月—2020年12月。知识产权领域综合改革成效突显,知识产权与科技、经济、贸易、金融等政策有效融合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完善,各类主体创新利益分配机制健全,知识产权重点环节、重点领域改革形成可借鉴经验,知识产权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区域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知识产权驱动型创新生态体系健全,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建设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河南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全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和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制度作用,强化知识产权协调管理职能,组织推进知识产权工作重大事项。进一步深化省政府与国家知识产权局高层次战略合作,省政府相关主管部门与试点市建立会商机制。
      (二)加强投入支持。加大各级财政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投入力度,省本级财政把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作为重点支持方向,根据省知识产权实际工作需求和财力情况给予重点保障,力争尽快达到支撑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试点省专项投入平均水平。加强对市、县级财政投入的考核,研究制定市、县级投入考核办法,加大对市、县级的投入力度。吸引创业投资和其他社会资本,加大对知识产权事业的支持力度,以国家支持4000万元重点产业知识产权专项运营基金为基础,带动市、县级投入,筹集社会资本,首期专项运营基金规模不少于2.5亿元。设立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贷款支持力度,用于重大专利项目转化运用。
      (三)强化考核监督。将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相关指标纳入河南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细化实施方案,分解目标任务,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分工。印发年度推进计划,分解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研究制定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建设综合评估考核办法,将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建设相关指标纳入市、县级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引入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建设相关单位工作业绩第三方评价机制,强化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建设的过程督导与阶段性绩效评价。
    友情链接